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复习试题(三)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将在11月初举行,虽然因疫情原因有所推迟,但是考生也要多加强练习复习了,进而获得学位证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2020年经济综合方面试题,大家可作为参考练习,不能在复习上掉以轻心。

一、论述题: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为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现阶段应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决策标准,理由如下:

  (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不容宽恕的浪费;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

  (2)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3)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许多社会问题可能就导致大量失业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

  (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情况。一般来说,失业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税收和一次性转移支出等措施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但是往往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限制。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扩大财政投资。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使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论述题: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参考答案: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决策过程中指出,民主决策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

   ①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类,一类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方式。一致统一规则是最符合共同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一致同意规则很难实施;即使实施,也是一个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甚至出现威胁和敲诈行为。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简单多数票规则是指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就可以通过。比例多数票规则是指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一定比例,议案才能通过,比如2/3多数票、3/5多数票或4/5多数票等。可是,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提案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投票循环现象,使集体决策有确定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力,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就可以控制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因为在政治市场上,无论一个人对某种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偏好强度。

   ②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府中的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政治家的效用函数中包括的变量有权利、地位、名声、威望等。虽然增进公共利益也可能是政治家目标函数中的一个变量,但不是首要变量或权数最大的变量。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个人团体。在很多情况下,政府决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有不正当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游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①缺乏竞争导致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一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去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过渡提供,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从主观上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难以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 (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三、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则是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从中央和地方收支运行的结果看总是对称的,只有收支对称才能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从这个意义说,收入划分受支出划分的制约,也就是受公共需要受益范围的制约。但是,由于各地方支出需要和收入能力是不对称的,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来调节这种不对称,所以划分收入需要遵循另外的标准。

  (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通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有的差别很大,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的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所以,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标准之一。


四、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分级预算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①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②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范围。

   ③分税制。即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调控权和力度;在税收划分上,或按税种划分,或按税率划分,或实行分成制或共享制。

   ④预算调节(转移支付)制。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⑤体制相对稳定。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会有经常调整。

在职研有问必答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2513186070@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kao114.com/tdxl/fuxi/1639.html